克服乳糖不耐 少量攝取做起
調查顯示,國內成年民眾乳品攝取不足,有缺鈣危機,乳糖不耐症可能是減少引用乳品的原因;營養師建議,乳糖不耐者可先攝取少量乳品、優酪乳及優格,再逐漸全口植牙增量,有助改善腹瀉、脹氣等症狀。
國健署日前提出最新版的「每日飲食指南」,以每日需求熱量2千大卡的飲食建議份數計算,國內19至64歲成人每日乳品類應達1.5份。植牙但國健署調查,19至64歲成人每日平均乳品攝取不足1.5份者,高達9成9。
其中,根據每日飲食指南,乳品類為牛羊乳汁製品,如鮮乳、保久乳、奶粉、優酪乳、優格、起士等;乳品全口重建類提供鈣質,且含有優質蛋白質、乳糖、脂肪、多種維生素、礦物質等,民眾飲食鈣質攝取量大多不足,每日攝取1至2杯乳品,最容易滿足鈣質需求。
微創植牙即是所謂的不翻瓣植牙手術,此方式是在植牙手術時直接在牙肉及齒槽骨鑽孔,並不將牙齦切開併翻開露出手術區域,優點是縮小傷口,術後疼痛較少,但缺點是無法直視手術區域,牙齦下的齒槽骨狀況無法充份掌握,無形中增加植牙失敗的風險。 為執行微創植牙,病患的牙床骨質條件、齒槽骨寬度及高度皆需仔細評估,最好配合牙科電腦斷層攝影以了解手術區域的狀況方可施行,否則人工牙根植入時若發生植入錯誤,將減少使用年限及增加失敗風險。
門診經常可以看到全口缺牙患者,都是因為長期牙周病、蛀牙、咬合功能不良、臉部變形,甚至顎關節疼痛,前牙美觀的問題,或因其他意外導致牙齒全部或部分缺損,一般所採用的全口活動假牙穩定性與固持力不佳,咀嚼時容易搖晃,無任何牙齒的支撐,十分不便。全口重建治療可改善口腔內的不良狀況,包括牙齒的外型、高度和上下齒列的咬合關係都重新建立,將口腔內的現況做了一個全新的改變即為“全口重建”。嚴重的口腔狀況通常會影響飲食生活的品質,更進一步的引起消化系統及其他毛病,若是已經全部無牙或是僅剩不多牙齒的情況,建議全口重建的計畫與治療,避免口腔及身體健康情形進一步惡化。初步患者須與醫師討論建立治療計畫,確認患者的需求、時間與預算的考慮,對美觀的要求,衡量現狀與患者本身的期望,口內剩餘牙齒與口腔的健康程度,是全口重建開始治療前很重要的診斷步驟。
臺北市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,食用乳糖後,需經腸道的乳糖分解成半乳糖與葡萄糖,才能被吸收,許多人在嬰幼兒期斷奶後,因不常喝奶,腸道的乳糖分解逐漸減少。長大後再喝奶,因腸道已經沒有乳糖分解,乳糖無法被分解,產生脹氣、腹瀉等症狀,自然不敢再喝牛奶。
建議有乳糖不耐症者,可從少量乳品、優格、優酪乳等乳糖量較少的乳品開始,不適症狀會減輕,腸道逐漸習慣後,自然緩解乳糖不耐症狀況;最好的方式就從小養成喝牛奶的習慣,每天1至2杯是很好的營養來源。
營養師建議,乳糖不耐者可先攝取少量乳品、優酪乳及優格,再逐漸增量,有助改善腹瀉等症狀。
留言列表